尤物在线观看|日韩欧美网址|人人艹人人插|色偷偷亚洲综合网亚洲|国产精品毛片在线直播完整版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手機版 更多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教育在線
張寧:圖畫書讓孩子多些面對世界的信心

 

  繼《烏龜一家去看海》之后,圖畫書作家張寧將目光對準王小波的《一只特立獨行的豬》,以圖畫書的方式,重現了這個畫風鮮亮、極富思想性的故事。為何會創作這樣一本圖畫書,創作過程中又融入自己怎樣的理念?創作這兩本圖畫書背后有怎樣的故事?對于商業與藝術的關系,又是如何理解的?日前,記者帶著這些問題專訪了張寧。

“我希望孩子們記住這個故事”

王小波的《一只特立獨行的豬》最初發表于1996年11月的《三聯生活周刊》上,其中有對當時社會風氣的諷刺和人性的調侃。那么,將之改編成圖畫,是否會造成有意義的流失?對此,張寧認為,改編《一只特立獨行的豬》,是出于孩子年齡不斷長大,自己漸漸有了更多對孩子想說的話:期待孩子有獨立思想的意識,擺脫生活慣常的設置,尤其是在當下時代。“我在改編這篇雜文時,把孩子們不太容易理解的時代背景去掉了,然后把小豬的年齡改小,去掉了少兒不宜的內容,盡管我對‘豬兄’談戀愛的細節十分喜愛。其實,改編王小波的這篇雜文是有難度的,而且肯定會挨罵,畢竟這篇文章在王小波書迷心中的地位不同尋常。但對于一本寫給孩子們看的書,這些改動是必要的,前前后后我和編輯們反復修改了十幾遍”。

張寧告訴記者,由于擔心修改的文字降低了原文的荒誕性,她在圖片上做了更多努力,讓圖畫去表達文字不能表達的東西。例如,將圖片色彩處理得更強烈一些,這樣可以更好體現戲劇沖突和人物心情。書中的顏色用了很強的對比色,而且這些顏色本身并不遵循真實世界物質的顏色,我把這種顏色叫作感覺上的顏色。“王小波對顏色很敏感,敏感程度甚至超過了畫家,他的很多小說有關于顏色的描述。在圖畫書中,除了小豬之外,我給所有人和動物的身體都加了一個框,用這個框的象征性去呼應王小波的原文。盡管這些表達孩子們可能看不出來,但我希望他們能通過這些強烈的顏色對比,記住這個故事,將來某一天翻翻王小波的原文,明白應該明白的道理,這樣我算實現了改編這本書的目的“。

“我創作圖畫書的初衷一直沒變”

眾所周知,圖畫書有很多種表現形式,如剪紙、油畫、水粉、泥塑,每一種都有獨特的藝術特點。有意思的是,在《一只特立獨行的豬》和《烏龜一家去看海》中,張寧都采用了布藝的形式。之所以偏愛布藝,她表示, “我從小就比較喜歡布,可能是對這種材料有親近感吧!布藝在畫面的呈現上有優勢也有劣勢,優勢是樸素,比剪紙更有質感;劣勢是與剪紙類似,很難體現細節,比如人物的表情、細小動作等,因此,在情緒傳達上需要動更多腦筋。不過,我們對每種材料的想象,可能都僅僅只是一部分。在布藝創作中,我有時會有第一次見到它的感覺。所以,盡管對我來說,別的表現形式也非常有吸引力,如韓國作家白希娜的手法,但目前我還是會用布藝的形式去創作,我樂于去發現布藝不一樣的藝術特點,慢慢體會用它創作帶來的別樣享受“。

在張寧看來,孩子需要看一些獨特的美的東西。她舉例說,小學那會兒上美術課時,看到莫奈的《日出印象》,感覺特別震撼。“我有時候懷疑,如果讓我小時候見到那么多好看的東西,會不會就沒有了那種突然發現某一個東西帶給我的那種震撼。不過,我還是覺得現在的孩子們真的很幸運,能從小看著堪稱藝術品的圖畫書長大。而且,我在和孩子的互動中,越來越發現藝術對于孩子的強大影響,越來越發現人和人之間的差別、男女之間的差別,這些體會不同程度地被我放在《烏龜一家去看!愤@本書里。實際上,兩本圖畫書都有我自己的思考。盡管對于圖畫書,我是一個新手,始終把自己當作一個業余選手看待,但我希望孩子們能通過我的和其他人的圖畫書,對這個世界多一些認識,多建立一些面對世界的信心,這是我做圖畫書的初衷,一直沒有變。

“好的圖畫書是在商業和藝術之間達到平衡”

對于何為好的圖畫書,張寧表示,自己小時候聽過的故事、看過的書盡管有限,但有一些深深地印在她的腦海。這些書、這些感悟等到自己創作時,可以自然地流淌出來,這就是好故事、好的圖書的作用。因此,好的圖畫書,無論是文還是圖,都能被孩子記住,是孩子熟悉世界、將來解決問題的法寶,讓孩子逐漸了解世界,了解人與人、人與社會如何相處,最終通過這些來認識自己。好的圖畫書也不是刻意迎合某些東西。“我喜愛中華傳統文化,在漢聲雜志社工作過幾年。我從來沒有想過我創作的兩本圖畫書書是否有傳統文化的影子,但許多人一眼就能辨認出那些傳統文化的痕跡。實際上,要不要承擔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責任是不用去想的,這些東西既然影響了你,就一定會在你的創作中自然地表現出來,這和社會大環境和創作者自身都有關系”。

圖畫書也不會只考慮藝術,或只顧及商業。商業和藝術哪個更要緊,不是你想它要緊就要緊的,其中一定有個平衡點,打破平衡的結果是不能被大眾所接受。張寧說:“商業運作是這個世界一個重要的運作方式,沒有它,人類社會不能走到今天,我們不能蔑視商業。但另一方面,大眾的審美以及文化素養是需要引導的,這就需要平衡。對創作者來說,考慮這些沒什么用,用心創作出好作品就足夠了。好的圖畫書很多年后還被大家喜歡,就像王小波的書,今天看來一樣會發笑,因為我們感同身受,因為人類的情懷可能自古以來就沒有太大的變動。”(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張貴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