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物在线观看|日韩欧美网址|人人艹人人插|色偷偷亚洲综合网亚洲|国产精品毛片在线直播完整版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手機版 更多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教育在線
鄉村振興,教育大有可為

   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再提鄉村振興戰略,要求“科學制定規劃,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依靠改革創新壯大鄉村發展新動能”。

  此前,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發布,明確了鄉村振興的“三步走”規劃和目標。

  目標就在前方,鄉村振興路上,仍有三個難題待答:產業如何興旺?人才如何留住?代際貧困如何阻斷?圍繞這些問題,記者采訪了幾位代表和委員。

  產業如何興旺——

  農民培訓要跟得上趟兒

  “中科3號”是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科學家們花了十多年時間,通過復雜的對比養殖試驗,培育出來的銀鯽第三代品種。這種魚適合養殖,生長速度快、抗病能力強、出肉率高,一旦得到推廣,可以大幅提高養殖效益,實現農民增收。

  可讓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所長趙進東委員犯難的是,要教會農民養魚并不容易。“傳統的養魚方法是不行的,得根據魚苗的情況升級養殖技術。就拿喂食來說,每日投飼量需要根據水溫、水色、天氣和魚類吃食情況而定,不同條件下,飼料量就應該不同。可這對農民而言,是很大的難題。”

  西部農村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霍學喜委員在推廣“洛川”蘋果時,也遭遇了同樣的難題。“大家都知道‘洛川’蘋果色形美、甜度高、口感好,但只幫農民栽樹是不夠的,還得教會他們種植技術。可培訓一個農民,就需要好幾個專家指導,實在是忙不過來。”

  在海南省教育總督學潘惠麗委員看來,要實現鄉村振興、產業升級,農民培訓必須跟得上趟兒。“農民培訓的最后一公里還沒打通,誰來承擔農村成人繼續教育的責任,誰來主導、統籌相關工作,這些問題都沒有明確規定,最后造成相關部門誰也沒有負責到底,農民培訓的課程與實際需求仍是兩張皮。”

  “在黑板上教種地,拿著書本講養殖。”民進上海市委專職副主委胡衛委員認為,縣級職教中心師資不足、專業能力不強,是大部分縣級中職無法參與到農村產業升級中的根本原因。

  “要大力發展高質量的涉農中等職業教育,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和師資補充力度,同時要通過激勵政策引導中職教師走進田間地頭。”胡衛說。

  潘惠麗認為,鄉村振興戰略要落地,必須系統設計好農民的培訓問題,比如,明確縣級職教中心在其中的定位、責任與作用,更好地發揮教育的社會功能。

  人才如何留住——

  期待更多優惠政策向涉農專業學生傾斜

  作為一個農學教授,全國人大代表、江西農業大學教務處處長魏洪義非常想多為農民做點事,多在村里開展幾個好項目。但是他卻不得不面對一個尷尬的局面:自己的學生畢業后紛紛轉行了,有的考了公務員,有的去了企業,很少有人愿意主動選擇到鄉村從事農業工作。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們的農業在規模化和集約化方面還有很大差距,要想實現產業興旺,必須依靠大量有知識、懂技術的專業人才,回到農村帶領農民脫貧致富。”魏洪義無奈地說,與鄉村振興的實際需求相比,現在大學生返鄉的人數實在是杯水車薪。

  在趙進東看來,農業吸引力不足、農村生活條件差、農業科技人員待遇低,都是年輕人不愿意返鄉涉農的主要因素。

  魏洪義建議,配合鄉村振興戰略,出臺針對農業人才的傾斜支持政策,解決農口大學生下不去、留不住的難題。比如,按照免費師范生政策的思路,大量培養免費農學生,同時對愿意到鄉村從事農業科技工作的大學生,按年返還大學學費。

  中國文聯副主席潘魯生委員認為,要進一步吸引“新鄉賢”反哺農村,鼓勵大學生村官,優秀基層干部,成功企業家,退休返鄉干部、教師、工人,返鄉創業農民工以及熱心鄉村公益事業的各方社會人士投身鄉村建設。

  趙進東提醒,還要激發大學科研人員投身鄉村振興戰略的積極性。他向記者舉了一個真實的例子:一個高校科研團隊開發了一種新的魚苗,新品種帶來的社會效益高達上百億元。“可這樣的研究,在大學評價中卻并不占優勢,有可能還不如一篇論文管用。既然要支持鄉村振興,對科研工作者的考核和評價也應該跟上。”

  代際貧困如何阻斷——

  確保貧困人口子女都能接受良好教育

  上海大學副校長汪小帆委員在四川省教育廳掛職副廳長期間,花了大量的時間到甘孜、涼山這樣邊遠的地區調研。“扶貧先扶智、治貧先治愚。教育扶貧作為治本之策,必須確保貧困人口子女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在汪小帆看來,盡管這些年教育部門對鄉村尤其是民族地區教育下了很大功夫,但要補上這塊短板,任務依舊不輕。硬件上,有的農村學校建設還不到位,存在宿舍沒有廁所、教育教學設施落后的情況;軟件上,優秀教師流失嚴重、隊伍老齡化問題突出。有一位縣委書記對汪小帆感嘆:“找教育局長容易,找一個好的農村教師難。”

  汪小帆建議,進一步落實鄉村教師計劃,加大精準支持力度。“改變簡單投入、重復投入的思維,要一所學校接一所學校摸底,形成精確到校的問題清單,定制化解決問題。”

  北京十二中校長李有毅委員認為,發展鄉村教育不僅是政府的責任,城市學校也要拉農村學校一把,可以通過聯盟校、集團化等方式,實現城鄉資源共享、教師互動、學生互聯。“北京市通過名校長工作室的方式,形成了城市校長帶動鄉村校長的長效機制。”

  潘魯生指出,鄉村教育要走鄉土文化發展之路,圍繞鄉村振興這一重大戰略,加強鄉土教育,發掘地方民間文化特色,開發鄉土教材,推進鄉土文化進課堂、進校園,從整體上增強鄉土文化的自覺和自信。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農村是我國傳統文明的發源地,鄉土文化的根不能斷。發展鄉土教育將助力鄉村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在鄉村振興中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潘魯生說。(記者 張婷)

來源:大眾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