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省瀏陽市田家炳實驗中學一名女生輟學在家,閉門不出,有時還悶頭哭泣。這名建檔立卡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因為學習成績上不去,心里焦慮,選擇了逃避。
女孩的班主任張景新、導師李文富找到心理教師彭曦求助。三人一同來到女孩家,與孩子的家人一起做她的思想工作,好說歹說才將她勸回學校。
3名教師一致認為,孩子勸回來了,只是階段性教育有了成果,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彭曦說:“這孩子想得太多,心理負擔太重,讓我慢慢與她交流吧。”
接連幾天,彭曦把這名女生請到心理咨詢室,與她一起聽音樂,講中國女排在巴西奧運會上奪冠的故事,還與她在學校林蔭道上散步、傾談。慢慢地,這名女生變得陽光、努力了,成績也越來越好,還主動走上學校德育大講壇,講述自己學習女排精神的感想。
田家炳實驗中學90%以上學生來自農村。農家孩子特別是建檔立卡貧困家庭的孩子,接受了不同程度不同類別的資助,有的孩子因此對前途充滿信心;有的孩子卻產生了負面情緒,覺得低人一等。
“扶貧要扶智,更要‘扶志’,這是全校教師的共識。”田家炳實驗中學校長劉會成說,“有了遠大志向,有了堅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家庭貧困生、學困生才能真正脫貧脫困。”
多年來,田家炳實驗中學積極拓寬助學金源頭,除了建立教育基金會,多年努力籌措了800萬元基金外,還有9家單位、17名個人在學校設立教育基金,總額達425萬元。同時,學校實行全員導師制,進行“扶志”,260多名教師全部給學生當導師,使全校3100多名學生人人都能得到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更能得到精準的扶助和照顧。
學校對全員導師制規范管理、科學考核。一般每名教師指導5名學生,多的有十幾名。導師和學生結對后,要在學校公示,還要通知家長。導師每周至少與指導學生談心一次,一個月與家長聯系一次,一學期至少有一次家訪。導師要建立學生生活、學習情況臺賬,列出各方面問題清單并逐項解決。
該校主管教學的副校長屈加亮,除了本職工作外,還擔負了一個班的語文教學工作,擔子很重。但他以身作則,主動提出給5名學生當導師。
資金資助加上心理“資助”,田家炳實驗中學不但讓每一名家庭貧困學生上得起學,而且讓他們學得好,成人成才。今年,全校1023名畢業生參加高考,超過二本分數線的就有783人,上線率達到76.5%。其中,108名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百分之百上線,6名學生被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錄取。(李讓恒 本報記者 陽錫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