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華 江西省弋陽縣教育局局長
雖然外界評價一個地區的教育質量總愛看有沒有“狀元”,有多少個北大清華,但弋陽與一般地區不同,我們更關注學生的“合格”。在我們這里,對學困生的關注是衡量教師、學校的重要指標。
弋陽是個勞務輸出縣,鄉村學校留守兒童超過四成,由于缺乏關愛,他們的成績大多較差,在學校也被邊緣化。從教育的角度講,每一個孩子都有受教育權,哪怕是學困生,他們也應該接受適合自己的教育,也應該得到應有的關注。但從現實的角度講,一些學校、老師的確更愿意關注優秀生、放棄學困生。這是為什么?我們反思,這可能要從我們的評價制度上找原因。
縣級教育主管部門對學校進行評價和監測是必須的。從傳統上來講,一般地區對學校教育質量的監測,都釆用“一考一分兩率”。“一考”是指參加本次監測的學生數。“一分”是指參加本次學科監測成績的總均分(用參考學生的總分,除以參考的學生數,所得分稱為總均分,其中,包括綜合總均分以及單學科的總均分)。“兩率”是指該校參加監測的合格率和優秀率。
“一考一分兩率”幾乎代表了一個學校在這一階段的所有成績。所以,各校都非常重視,有些學校層層傳遞傳導壓力,直接把這樣的監測數據作為年級、班級和教師重要的評價依據。可想而知,監測評價的引領性有多大,對學校、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有多大影響。
我們在采用“一考一分兩率”的監測時,發現了一些問題。有些學校(或老師)在“一考”上做文章,提前“輸出”學困生,或者是讓他們“因故”不能參加考試。可以想象,在這種評價思維下的學校、老師是如何看待學困生的。這樣帶來的問題是嚴重的,甚至會影響孩子的一生。有的學困生會因此厭學情緒更加嚴重,還有的因此而輟學。
“優秀率”評價也會帶來一些問題。優秀率從何而來?很多時候,是來自優秀生本身。這批學生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有效的學習能力和對學習積極的態度,因而更容易取得好的成績。從老師的角度講,這批孩子幾乎不用費心,一點就透。因此,我并不認同使用“優秀率”作為評價老師的主要指標,它很難體現教師的工作及專業程度。
基于“一考一分兩率”帶來的問題,3年前,我們開始探索新的評價方式。
“一考”從原來參加考試學生數向在冊學生數改變,這一改變就大量減少了“因故”不能參加考試的情況。 “一分”仍然是總均分,但分母不再是實際參考人數,還是在冊人數。
“兩率”由原來的合格率和優秀率變為合格率和對后20%學生的關愛率。我們計算出了全縣每所學校后20%學生的平均分。以平均分最高的學校為標準,將每所學校后20%學生的平均分除以最高分,得出的百分比就是這個學校后20%學生的關愛率。
從功利的角度看,學校為了取得更好的成績,也會更加關注學困生。但更重要的是,大家意識到了學困生這個問題。3年來,關愛率逐漸轉變了老師的觀念。從最初的想辦法“趕走”學困生,到現在特別關注學困生,老師們的工作重心在發生轉變。當然,我們的關愛率并不是只用成績來衡量老師,而是希望通過這樣一種手段,堅定老師關注每個學生的理念。
有一些數據證明了我們的探索。2014年至2016年,我縣后20%學生的平均分每年都在提高,分別是128.7分、143.4分及151.2分。更令人高興的是,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提高了,上課愿意回答問題了,下課也愿意留在學校,這樣積極的學習態度會支持他們一生。
從2014年開始,弋陽縣中考成績平均分與合格率都在提升,去年是全市第二名。這更堅定了我們的信心,我們會將關愛學困生的研究繼續下去。(方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