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借鑒點1
明晰的線索。
解讀文本
文章貴在線索明晰。本文以武陵漁人進出桃花源的行蹤為線索,把發(fā)現(xiàn)桃花源的經(jīng)過、在桃花源的所見所聞所歷,以及離開桃花源后再尋桃花源的情形,都串聯(lián)了起來。可以說,本文是既按空間順序又按時間順序來安排材料的。按空間順序,即從桃花源的外寫到內(nèi),又從桃花源的內(nèi)寫到外;按時間順序,即由發(fā)現(xiàn)桃花源,寫到訪問桃花源,然后寫離開桃花源,最后寫再尋桃花源。縱觀全篇思路——發(fā)現(xiàn)桃花源→敘寫桃花源→議論桃花源→不能再入桃花源,內(nèi)容環(huán)環(huán)緊扣,變幻奇妙,又讓人覺得合情合理。
運用方向和可能性
游記類的文章,線索就是作者游覽的順序,以此來貫穿全文,使文章渾然一體,且使結構完整嚴謹。如劉大杰的《巴東三峽》按照時間順序,以船行游蹤為線索,逆江而上,依次記敘了宜昌→西陵峽[黃貓峽→燈影峽(黃陵廟)→崆嶺峽(牛肝馬肺峽、崆嶺灘)→米倉峽(出峽有香溪)]→巫峽→瞿塘峽→白帝城(孫夫人廟、八陣圖遺跡)→夔府的江岸。文章按照游覽的順序展開敘述,條理清晰,文筆簡約而準確,讓讀者身臨其境。
附《巴東三峽》原文:
巴東三峽
劉大杰
“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猿猴現(xiàn)在雖說看不見了,但三峽中山水的險惡形勢,我想同往日是沒有什么不同的。在江南住慣了的人,一旦走到這種地方來,不知道要生出一種什么樣的驚異的情感。好比我自己,兩眼凝望著那些刀劍削成一般的山崖、怒吼著的江水,只有贊嘆,只有恐懼。萬一那山頂上崩下一塊石頭來,或是船觸著石灘,那不就完了嗎?到了這種地方,無論什么人,沒有不感到自己是過于渺小的,自然界是過于奇?zhèn)サ摹?/span>
船從宜昌出發(fā),不到一刻鐘,山就高起來,綿延不斷,一直到重慶。在這一千多里的長途中,以三峽的形勢最為險惡。在三峽中,又以巫峽山最高,江最曲折,灘流最急,形勢最有變化。
開始是西陵峽,約長一百二十里,共分四段。
第一段是黃貓峽。山雖高,然不甚險;江水雖急,然不甚狹。
第二段是燈影峽。江北的山雖是險峻,都干枯無味。江南的山,玲瓏秀麗,樹木亦青蔥可愛。在這一段,我最愛黃陵廟。在南岸一座低平的山上,建有一座小小的古廟,前面枕江,三面圍繞著幾百株濃綠的樹木。最難得的是,在三峽中絕不容易見到的幾十株瀟灑的竹子,石崖上還倒懸著不少紅色、紫色的花。廟的顏色和樣式,同那里的山水,非常調(diào)和,帶著濃厚的江南風味。裊裊不斷的青煙,悠悠的鐘聲,好像自己是在西湖或是在揚州,先前緊張的情緒,現(xiàn)在突然變得很輕松很悠閑了。船過黃陵廟的時候,我有兩句即景的詩:“黃陵廟下江南味,也有垂楊也有花。”不過這情景很短促,不到兩三分鐘,船就駛?cè)胛髁陯{的第三段了。
第三段是崆嶺峽。山形水勢突然險峻起來,尤以牛肝馬肺峽一處最為可怕。兩旁的山,像刀劍削成似的,橫在江中,呈一個極曲折極窄的門,船身得慢慢地從那門中轉(zhuǎn)折過去。在江北那一面作為門的山崖上,懸著兩塊石頭,一塊像牛肝,一塊像馬肺。牛肝今日猶存,馬肺已被外國人用槍打壞了。離牛肝馬肺不遠處,有一個極險的崆嶺灘。水從高的石灘上倒注下來,形勢極可怕。上水船在這里都得特別小心。他們行船的人有一句諺語,“青灘葉灘不算灘,崆嶺才是鬼門關”,那情形也就可想而知了。往日的木船,真不知道是如何走過去的。
第四段是米倉峽,又名兵書寶劍峽。距離雖不長,水勢雖沒有以前那么急,山崖卻更加高峻。出了峽,山便低平,有一個小口,那便是有名的王昭君浣妝的地方,叫作香溪。昭君村離此四十幾里,在秭歸縣東北。杜工部詩云:“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要親自到這地方,才可以領略到詩人用字之妙。一個“赴”字,把那里的山勢真是寫活了。那里的山峰,高的高,矮的矮,一層一層的,就像無數(shù)匹馬在奔馳。所謂“赴荊門”,那形勢是一點也不假的。
船過了秭歸和巴東,便入了最有名的巫峽,這是一段最奇險、最美麗的山水。江水的險,險在窄,險在急,險在曲折,險在多灘。山的妙處,在不單調(diào)。這個峰很高,那個峰還要更高,前面有一排,后面還有一排,后面的后面,還有無數(shù)排,一層一層地你圍著我,我圍著你,你咬著我,我咬著你。前面無路,后面也無路。四面八方,都被懸崖阻住。船身得轉(zhuǎn)彎抹角地從山縫里穿過去。兩旁的高山,筆直地聳立著,好像是被一把快刀切成似的,那么整齊,那么險峻。仰著頭,才望見峰頂,中間是一線蔚藍的天空。偶爾看見一只黑色的鳥,拼命地飛,拼命地飛,總覺得它不容易飛過那高高的峰頂。江水沖在山崖上的石灘上,發(fā)出一種橫暴的怒吼,有時候可以卷起一兩丈高的浪堆。
巫山的云,這一次因為天氣晴爽,沒有看到。據(jù)一位老先生說,看巫山的云,要在迷蒙細雨的天氣。那時候,望不見天,望不見山峰,只見頂上云霧騰騰。有像牛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狀,應有盡有,那情形比起廬山來還要有趣。這一次因為正是秋高氣爽的好天氣,天上連云影也沒有,只有幾個極高的峰巔。我們可以望得清清楚楚。最可愛的,就是在那懸崖絕壁的上面,倒懸著一些極小的紅花,映著古褐蒼蒼的石巖,另有一番情趣。
過巫山即入瞿塘峽。此峽最短,不過十三四里。山勢較巫峽稍低平,水勢仍險急,因有夔門滟滪堆阻在江中,水不得平流之故。過瞿塘峽,北岸有一峰突起,樹木青蔥,玲瓏可愛,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白帝城。那一段古城劉皇叔托孤的悲慘故事,就發(fā)生在這個地方。山頂上有一古剎,為孫夫人廟。顏色為瓦白色的墻,隱約地從樹林中呈現(xiàn)出來。我們走過的時候,正是下午六點光景,一道斜陽,照在廟前的松樹上,那顏色很蒼冷。遠遠地朝北望去,隱約地可以望見八陣圖的遺跡。廟里的鐘聲,同夔府那邊山上傳來的角聲,斷斷續(xù)續(xù)地唱和著,那情調(diào)頗有些凄涼。所謂英雄落淚、游子思鄉(xiāng)的情感,大概就是在這種境界里產(chǎn)生的。
到了白帝城,三峽算是走完了。山勢從此平敞些,江面寬得多,水勢也平得多了。滿船的人,一到這地方,都感到一種“脫去危險”的愉快,心靈中自然而然地生出來一陣輕松,好像一個人從險峻的山頂上走到了平地,從黑暗的山洞里走出了洞口似的,大家都放下心來,舒舒服服地喘了一口氣。不到十分鐘,船就泊在夔府的江岸了。天上一輪明月,正在鯉魚山的頂上,放射著清寒的光。
概括借鑒點2
詳略安排得當。
解讀文本
本文是作者的寓意之作,而能否恰如其分地表達寓意,關鍵在于材料的取舍是否得當。總的說來,桃花源里面寫得詳,桃花源外面寫得略;生活圖景寫得較詳,一般過程寫得較略;漁人進桃花源時寫得詳,出來時寫得略;桃花源中人“自云”寫得詳,漁人的答話寫得略。正因為該詳就詳,該略就略,詳略得當,所以全文僅用三百來字就創(chuàng)造了一個有頭有尾、有環(huán)境、有情節(jié)、有人物和對話的動人故事,完美地表達了寓意。
運用方向和可能性
“用墨如潑”“惜墨如金”這兩個詞語是對文章詳略的形象概括,只有詳略得當,才能突出重點,增強表達效果。究竟詳寫什么、略寫什么,詳?shù)绞裁闯潭取⒙缘绞裁闯潭龋@些都不能隨意安排,而是要是根據(jù)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而定。如遼寧沈陽中考滿分作文《書小天地大》,考生寫了童年記憶中的“小人書”給自己帶來的影響,重點寫《假話國歷險記》,因為它給自己的記憶深;其他略寫,有的干脆不寫。這樣就做到了有詳有略,詳略得當。
附《書小天地大》原文:
書小天地大
遼寧沈陽一考生
我說的“書小”,是真正的小,我的很多同齡人可能不知道它。它叫連環(huán)畫,也叫小人書,只有書本的一半大,是一種以多幅連續(xù)畫面表現(xiàn)一個故事或事件發(fā)展過程的繪畫形式,是一種圖文并茂的通俗讀物。20世紀90年代,連環(huán)畫退出歷史舞臺,現(xiàn)在它成了“文物”。
那時候的許多小人書,繪圖精美,文字簡練,文圖相互補充,不認得的字,就看著畫面去猜。圖文并茂的小人書給了我閱讀的快樂,對我后來練習寫作也有幫助。比如,讓我學會用幾句話,甚至一句話去描寫一個畫面,一個人物。
因為爸爸小時候愛看連環(huán)畫,又愛收藏,所以我才有了眼福。
最初我喜歡的是歷史故事的連環(huán)畫,如《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等,字不認得的就問媽媽,圖看不大明白的就問爸爸。你別說,磕磕絆絆的,我認識的字越來越多了。字認得多了,書就看得多了,興趣也就更濃了。
后來我喜歡革命歷史題材的連環(huán)畫,如《鐵道游擊隊》《地道戰(zhàn)》《紅巖》等。男孩子么,看了就沖動,就愿意跟小朋友講,弄得他們直眼饞,問我從哪兒看到的。我哪敢說呀,就撒謊說:“爸爸講的。”童話題材的我也喜愛,《金剛葫蘆娃》《貓和老鼠》《小鯉魚歷險記》等幾乎一看就懂,因為有趣,有時候自己還添枝加葉地去想象。
下面我要介紹一下《假話國歷險記》:一個海盜當上了一個國家的國王,因為嫌海盜的名聲難聽,就想出了個辦法,把字典全部改了:海盜變成了圣人,圣人變成了海盜;面包叫墨水,墨水叫面包;早晨起床說“晚安”,睡前道“你早”……那是一個“狗兒喵喵叫,貓兒汪汪叫”的顛倒國,是一個荒唐透頂?shù)膹姳I國。這個國家只準講假話,把善惡好壞的一切標準都顛倒了過來。凡是堅持說真話的人,都被這個海盜國王關進了瘋?cè)嗽骸5牵僭拠鴣砹四泻⑿≤岳颍且粋大嗓門;假話國有個畫家小香蕉,他只愿意畫真實的東西;假話國還有一只瘸腿貓……他們都不愿說假話,不愿人們受欺壓。后來,小茉莉用自己高亢的聲音震跑了假話國的國王,震坍了“瘋?cè)嗽?rdquo;,也解救了許多無罪的、敢說真話的人。
這本連環(huán)畫對我的影響很大,當我一想說謊的時候,就想到了這個故事,便下決心不說謊,這個好習慣一直保持至今。
連環(huán)畫真的很小,但它展現(xiàn)給我的天地卻很大。它在我童年的記憶里,涂上了一抹濃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