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借鑒點1
充分聯想和想象。
解讀文本
《行路難》中詩人因郁悶而思索,他充分利用聯想和想象,讓自己想象的翅膀一會兒飛至黃河,一會兒飛上太行;有時來到碧溪邊上,有時乘舟經過太陽身旁;一忽兒回到四顧茫茫的現實面前,一忽兒又乘風破浪、揚帆渡海。在想象的馳騁中,作者用“冰塞川”“雪滿山”來比喻奸佞當道,世路艱難。
運用方向和可能性
我們在寫作文時也要充分利用聯想和想象,使得文章感情的表達有一種排山倒海、一瀉千里的氣勢。例如:我們寫游覽長城,可以先從現實出發,描繪長城的雄偉壯觀,然后轉入想象。當時在科技尚不發達,沒有大型運輸和起重工具的情況下,修建長城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得需要動用多少人力物力,耗費多少時日才能完成。我們可以大膽想象修建長城時的情景,然后結合孟姜女哭長城的傳說,訴說修建長城給當時的勞動人民帶來的苦難。接著我們將思緒再向外拓展,聯想到阿房宮、兵馬俑,聯想到秦始皇的殘暴統治,他苛賦稅,興土木,重徭役,濫罰誅,給當時的勞動人民帶來了極大的災難。寫到這里,我們可以大膽想象當時勞動人民的生活狀況。最后筆鋒一轉,從想象回到現實,寫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號召大家珍惜今天的幸福,努力學習工作。這樣,通過聯想將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層層遞進,再結合具體的想象給文章所要表達的感情蓄勢,最后破題之時,文章的感情便如排山倒海,一發而不可收。
概括借鑒點2
運用典故,含蓄表達。
解讀文本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一詩中引用典故自然貼切。頷聯引用兩個典故:一是借用向秀寫《思舊賦》表示對嵇康、呂安的懷念,表達詩人對受害的盟友王叔文等的悼念;二是借用王質的典故抒發了詩人對歲月流逝、人事變遷的感嘆,用典貼切,感情深沉。
運用方向和可能性
我們在寫作中要學會運用典故,可以通過引用古人的故事、名言等來增強文章的文學色彩;同時,使抒情哲理更含而不露,韻味無窮。比如下面一段文字運用典故,讓人耳目一新:
《水滸傳》講述了人與國家的關系,講述了國家與“革命”的主題,軍隊教練林沖,縣政府干部宋江,村干部晁蓋,縣政府工作人員武松,政法干部雷橫、魯智深,民辦教師吳用,土地集中經營者盧俊義,待業青年史進,這些安安穩穩過日子的人,是在怎樣的條件下成了“匪”。
(《文匯報》)
這是一段極具個性的語言。將《水滸傳》中典故與現實對接,用現實稱謂“注解”歷史人物身份,并賦予一個全新的現實命題——“人與國家”,給人以拍案驚奇般的現實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