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借鑒點
寫景、議論、抒情三者有機結合。
解讀文本
詞的上闋寫景。有概括描寫:遼闊的北國漫天飛雪,大地冰封。有具體描寫:長城內外,白雪覆蓋;滔滔黃河,停止奔流;群山如銀蛇飛舞,高原上的丘陵如蠟象奔馳。有想象描寫:雪后天晴,紅裝素裹,更加妖嬈。此外,也有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這些描寫,形象地勾畫出一幅北國嚴冬的雪景圖,句句洋溢著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豪情,令人心氣豪爽,精神奮發。下闋議論兼抒情。由江山多嬌,想到為之傾倒的歷代英雄,引出一番議論,歷數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指出他們的不足。最后歌頌無產階級革命英雄,抒發無產階級要主宰世界的壯志豪情。全詞情感與景物相生,描寫與議論結合,產生了強烈感人的藝術效果。
運用方向和可能性
我們可將此種寫作方法運用到記敘文寫作中。記敘中的抒情是作者在記敘過程中對所記事物抒發感情。如:山東濟南中考滿分作文《那聲音,常在我心田》用細膩的筆觸描寫蛙聲、鳥翅拍打聲、水聲、樹葉聲,從四個方面詮釋了自然聲音的生命內涵。作文沒有冗長的句子,卻凝練多彩,使讀者產生身臨其境之感。作文取材自然,立意深刻,闡釋了生命的歌唱、無畏、堅持和無私,賦予生命精彩的內容和偉大的人格魅力。
附《那聲音,常在我心田》原文:
那聲音,常在我心田
山東濟南一考生
你聽過自然的聲音嗎?也許細微,也許平常,甚至常常被忽略。然而,那聲音一旦流進心田,就會產生對生命永不停息的感動……
你聽過群蛙鳴叫的聲音嗎?一場暴雨過后,藍藍的天空分外清澈。清涼的風吹過田野,草叢間,水塘里,傳來青蛙的一陣陣鳴叫。那聲音仿佛是一場盛大典禮中的音樂,高潮迭起,美不勝收。那聲音是生命的贊歌,告訴我:即使生命卑微,也可以與藍天、白云、大地一起,盡情放歌。唱出生命的活力,唱出動人的旋律。
一片片蛙聲響在我的心田,我為生命的歌唱感動。
你聽過鳥兒飛向天空的聲音嗎?無論陰雨連綿,無論狂風漫卷,鳥兒都會展開翅膀,像離弦的箭一般沖向天空。鳥兒拍打翅膀的聲音,和著風,和著雨,擊打出鳥兒對生命的信念。在風雨面前,鳥兒毫無懼色,而是望著浩瀚的天空,揚起高傲的頭顱,勇往直前。也許,鳥兒飛向天空的聲音會被風雨聲淹沒,然而風雨過后,那聲音會更響亮,更從容。
鳥兒拍打翅膀的聲音響在我的心田,我為生命的無畏感動。
你聽過滴水穿石的聲音嗎?你聽,“滴答”“滴答”……山泉一滴一滴,在山巒的縫隙間凝聚,滑過山巖,滴落在堅硬的石板上。“啪——”小小的水花在親吻石板的瞬間,發出快樂的呼喚。然后,又一滴山泉垂落下來,在無聲的大山中發出空靈的回響。時光荏苒,堅硬的石板上已經突顯凹陷的水洼,那是樂觀向上的水滴堅持不懈的見證。
滴水穿石的聲音響在我的心田,我為生命的堅持感動。
你聽過樹葉飄落的聲音嗎?起風了,一片片樹葉隨風飄落,洋洋灑灑,沒有遺憾,沒有不舍,義無反顧地撲向大地的懷抱。當樹葉落地時,只發出細微的摩擦聲,然后就悄然無息。等待樹葉的是來年生命的輪回。落葉像一個個瀟灑奔赴大地的天使,只因為新舊生命的交替,便無怨無悔。樹葉飄落的聲音帶著博大的愛,和大地悄然融合。
樹葉飄落的聲音響在我的心田,我為生命的無私感動。
至此,你還會對自然的聲音無動于衷嗎?哦,自然的聲音微妙而多彩,正如無聲無息卻精彩絕倫的生命,唱響在我的心田,永不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