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借鑒點
運用對比、襯托的手法,展現人物的性格。
解讀文本
本文重在刻畫周亞夫的人物形象,但直接描寫周亞夫的地方并不多,而是把大量的筆墨用在霸上軍、棘門軍與細柳軍的對比上,借助對比、襯托的手法,展現了人物鮮明的性格特征。文中先寫文帝在霸上和棘門軍營的情況(“直馳入,將以下騎送迎”),與后面寫文帝在細柳軍營遇到的情況形成對比,說明與霸上和棘門的將士不同,細柳軍中士卒常備不懈、嚴陣以待。文帝在軍營中兩次“不得入”,并被守營門的官兵告知“軍中不得驅馳”,于是按轡而行。由此可見,周亞夫治軍有方,令行禁止。文帝到霸上和棘門軍營時,眾將士受寵若驚,極力討好。而周亞夫卻“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相比之下更顯現出周亞夫恪盡職守、剛正不阿的性格特點。文章結尾借文帝之口將霸上、棘門軍與周亞夫再作對比,稱霸上軍、棘門軍“若兒戲耳”,意在稱贊周亞夫是“真將軍”。
運用方向和可能性
運用對比、襯托手法的情況,在文學作品中很常見。例如朱自清的散文《綠》就運用此種手法,先通過對瀑布的壯觀的描寫,來襯托梅雨潭的平靜,后運用對比的寫法,寫出主人公對梅雨潭的喜愛程度。所以,如果我們能將這一手法恰當地運用到我們的寫作中,定能使文章增色。
寫作中,我們在運用對比和襯托的手法來刻畫人物形象時,應注意以下三點:①要通過一個人的過去和現在做對比,突出人物的變化。②通過兩個人的對比和襯托,突出一個人的特點。③通過具體事例的敘述來進行刻畫,可以從外貌、動作、語言、愛好、性格等方面進行對比和襯托,也可以幾個方面同時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