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借鑒點1
以小見大的寫作手法。
解讀文本
用一個生動的小故事闡釋一個大道理,達到了發(fā)人深省、心領(lǐng)神會的目的。這就是以小見大。文章記敘賣油翁與陳堯咨對答和賣油翁酌油的經(jīng)過,在表達上以賣油翁自錢孔瀝油而錢不濕的這件小事,說明了“熟能生巧”這個道理。全文富含哲理與情趣,通俗易懂,意味深長,非常具有教育意義。
運用方向和可能性
以小見大作為一種寫作手法,給作者帶來了很大的靈活性和無限的表現(xiàn)力,同時為讀者提供了廣闊的想象空間,使讀者獲得生動的情趣和豐富的聯(lián)想。如莫懷威的敘事散文《散步》,一家人散步本是平常的事,但這件小事卻承載了尊老愛幼的傳統(tǒng)美德,展現(xiàn)了濃濃的親情。讀了這篇小散文,似乎我們看到的不是這個散步的小小生活畫面,而是一個廣大的世界;感到的也不只是一家四口人的小事,而是關(guān)系到時代的大事。
概括借鑒點2
賓主分明,繁簡得當。
解讀文本
本文著重寫的是射箭和酌油都可以由于手熟達到高超的技藝。主角是賣油翁,寫陳的善射,只為了陪襯賣油翁的善酌。作者把生活中的素材作了合理的詳略處理。因此,寫陳射技之精只用了“矢十中八九”五個字,做概括交代,不加渲染。主要筆墨放在酌油的現(xiàn)場操作,“取”“置”“覆”“酌”“瀝”等動詞的運用,準確生動地展示了賣油翁精湛的技藝,采用白描手法,細膩傳神。該略,惜墨如金;該詳,潑墨如水。細部清晰,動作、神態(tài)、手藝,均寫得精確。一段詳,一段略,略中有詳,詳中有略,詳略交叉運用,服從于突出中心的要求。精當?shù)募舨茫刮恼碌闹黝}更加鮮明。
運用方向和可能性
以寫人為主的記敘文,詳寫人,略敘事。寫人,就是寫出人的思想、性格、品質(zhì)等多方面的特征。而要表現(xiàn)人的這些特征,就要對人物的語言、行動、心理、外貌等進行詳寫;對那些涉及表現(xiàn)人物思想性格的事件,則應(yīng)概括敘述。如《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中,從詳略上說,研究唐詩,寫得詳細;而寫作《楚辭校補》和《古典新義》兩事,只用了一小段,不足一百字,強調(diào)“做”了“也沒有說”的意思,表達的側(cè)重點與前面又有不同。聞先生的“最后一次演講”及其被害經(jīng)過,是人們熟知的,作者就不再對事實經(jīng)過做過多的記述,而只是反復(fù)強調(diào)“兇多吉少”的緊急形勢,擷取“演講”中最“慷慨淋漓”的“你們站出來”這一句話,描繪“昂首挺胸,長須飄飄”的從容姿態(tài),從而突出了聞一多先生的大無畏革命精神。
概括借鑒點3
欲揚先抑,推波助瀾。
解讀文本
文章以褒揚發(fā)端,對陳堯咨的射技給予了高度的評價。接著宕開一筆,交代賣油翁對陳堯咨射技的態(tài)度。在賣油翁眼里,他的射技是不足掛齒的。這自然令孤高自傲的陳堯咨疑惑不解,于是他趕緊詰問。賣油翁輕描淡寫的回答讓他怒不可遏,厲聲呵斥。但賣油翁不為所動,用自錢孔瀝油而錢不濕的事實,讓陳堯咨恍然大悟,心悅誠服。欲揚先抑手法的運用,使全文波瀾起伏,引人入勝。
運用方向和可能性
欲揚先抑,是一種人物描寫技巧。欲揚先抑的“揚”,是指褒揚、抬高。“抑”指按下、貶低。作者想褒揚某個人物,卻不從褒揚處落筆,而先是按下,從相反的貶抑處落筆。用這種方法,使情節(jié)多變,造成鮮明對比,容易使讀者在閱讀過程中,產(chǎn)生恍然大悟的感覺,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如魯迅的回憶性散文《阿長與〈山海經(jīng)〉》一文中開始寫阿長的種種令人討厭的習(xí)慣行為,如喜歡切切察察,睡覺時擺成大字,講究煩瑣的禮節(jié)等,這些記敘和描寫都是為下文寫她給我買《山海經(jīng)》蓄勢鋪墊,先抑后揚的手法讓人對阿長產(chǎn)生了更深的敬意。